豆瓣醬,川菜之魂,柳丁愛當時從台灣來四川尋覓食材,怎能漏下它呢?

如果說紅辣椒和花椒是川菜的心臟的話,那麼豆瓣醬就是川菜的魂,郫縣豆瓣醬是四川三大名瓣之一。它在選材與工藝上獨樹一幟,與眾不同。

香味醇厚卻未加一點料,色澤油潤卻不含任何油脂。這些豆瓣醬的配料其實很簡單,就是蠶豆、紅辣椒、鹽,然後把他們放在罈子里發酵3-5年。

人的一生總會有一些情結。四川人的童年,有一段剪不斷的的情結,大抵就是那一口魂牽夢繞的醬。

醬的由來

民間傳說:醬是范蠡在無意中創製而成。相傳,范蠡十七歲時在財主家管理廚房。由於沒有經驗,飯菜常常做得不稱心而剩下許多,時間一久,便成了酸餿食物。為防主人發現,范蠡將這些食物放在儲藏室里。

然而,沒有不透風的牆,這事最終被財主發現,財主罵了他一頓,還限定他十天之內把酸餿食物變成有用之物。聰明的范蠡先將長了綠毛白毛的食物用物處理,然後曬乾再用鍋炒熟,去異味殺細菌,加點溫水攪拌成糊餵豬。財主看豬吃得歡也挺高興。

後來,有個小長工與范蠡開玩笑,將這食物放在麵條里給范蠡吃,沒想到,麵條特別有味。此時,小長工才道出原委,得此啟發,范蠡用這種酸餿發毛食物創製出了美味可口的醬。

然而,這僅僅是傳說。其實,醬的釀造最早是在西漢。西漢元帝時代的史游在《急就篇》中就記載有:"蕪荑鹽豉醯酢醬"。唐·顏氏注:"醬,以豆合面而為之也,以肉曰醢,以骨為肉,醬之為言將也,食之有醬"。

這醬不簡單

從古人的記載和註解中可以看出,豆醬是以大豆和麵粉為原料釀造而成。為何漢代人只用大豆混配麵粉作豆醬,而不用其它植物作原料呢?

這是因為,大豆含蛋白質為主,麵粉含澱粉較多。蛋白和澱粉同時存在,更適宜多種有益黴菌的繁殖,菌體大量產生各種酶,使原料中的各種營養成分,充分分解而生成了風味獨特的豆醬,而川菜就是繼承了這種悠長回香的味道。

因此說,漢代人以大豆和麵粉作豆醬之原料是有科學道理的。現原醬分豆瓣醬和甜麵醬兩大類,以小麥粉做成的稱甜麵醬;以黃豆、蠶豆等製成的稱豆瓣醬。

醬的秘密全在四川連綿陰雨思潤的氣候上,空氣的濕度促進了發酵的進程,使得豆瓣醬有了完全不同於其他醬的味道。

豆瓣就是家常之味

製作豆瓣醬,這很像紅酒。正如大家所知,當我們釀酒時,我們會談及葡萄的產地,法國人將這一點稱為「產地的氣候條件」所以認為產地氣候對醬尤為重要,因為豆瓣醬是川菜的核心。這種濕潤、多霧的氣候,製造出了濃郁的豆瓣醬,而正是豆瓣醬成為了川菜的核心。

做好一份地道而川味十足的豆瓣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每一道工序都下足了工夫,在醬園內,醬香彌散。正晌午,醬缸都敞開蓋子來曬。數千瓦缸安靜有序地立在那裡,場面莊嚴。上了年月的老缸,像古廟前的石獅,與銀行門側石獅的區別,一眼讓人看出歲月來。

四川的豆瓣,有自己獨有的味道和特色,絕不像那些切下鮮紅辣椒汁液,倒入缸中,穿新衣持新竹竿,在鏡頭前擺拍的場面。走進醬園,或許你會在這裡見到的,是曬得黝黑的四川匠人,臉上美麗的皺紋,額頭四溢的汗水,暗淡皴裂的老缸,和工人手中一柄柄磨出包漿的杵棍。

說罷隨手一舀,見到下面豆瓣醬的本色。


 陴縣豆瓣醬 賣場連結